客服热线:0531-85556502
产 品 中 心
联 系 我 们
0531-85556502
四举措助推船机配套设备国产化
发布时间:2023-07-31
浏览量: 225

通过引进专利的方式,目前我国已能生产多型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然而,在核心船用柴油机零部件研制方面,目前我国取得的成果并不多,相当数量的船机二轮配套设备仍依赖进口。长期从事船舶动力装置研究的711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姚辉,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的国产化工作涉及热力、动力、机械制造、冶金、电子及自动控制等学科,同时综合了材料性能研究、工艺、制造等现代工业技术,而大功率船机核心零部件的研制工作同样涉及上述学科和技术,一般船机制造企业难以独立完成。为此,他建议业内进行技术创新,将工作重点放在提升零部件材料质量、研发智能化电子控制技术和柴油机动力成套技术等方面,同时在信息共享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推进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工作。 

    提升零部件材料质量 

    姚辉介绍,受国内冶炼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船用大功率柴油机零部件的原材料质量情况不很理想,加上来自不同进货渠道的原材料的质量有较大差异,零部件的综合性能受到了较大影响,其变形控制的难度也较大。此外,国内在热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水平及材料应用标准、发生故障后零件的失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不足,都是导致国产船机零部件的强度和性能不及进口产品的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国通过专利引进而制造的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在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减排等方面,与国外同类产品有着较大差距。 

    因此,业内应对材料加工技术多加研究,使国产零部件满足船用大功率柴油机的使用要求。姚辉认为,进行深入的材料性能和工艺技术研究,提升零部件材料质量,即在柴油机可靠性技术、摩擦磨损技术、故障分析诊断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是提高船用大功率柴油机零部件国产化率的关键。 

    研发智能化电子控制技术 

    船用柴油机智能化电子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柴油机工况变动情况,灵活选择喷油模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目前,国内研发智能化电子控制装置的单位大多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者不少,但工程化应用效果较差,还有不少项目仍处在空白状态。此外,我国在智能化电子控制装置的试验、验证领域尚需进行攻关。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制造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所需的智能化电子控制装置大多被外商垄断。 

    为改变这一局面,姚辉建议业内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整合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开展重大课题研究,有部署、有计划地研发智能化电子控制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外商垄断。

开展柴油机动力成套技术研究 

    业内要在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总体优化设计方面取得突破,就需要开展柴油机动力成套技术研究,对可靠性、减排、故障诊断、电液控制、智能化控制等特有技术进行引进、吸收、消化和再创新,而这些技术均涉及柴油机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 

    姚辉介绍,动力成套技术以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简化、节能减排、维修方便为目标,在对其进行研发的过程中,业内应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在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艺、材料性能改进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专利引进船用大功率柴油机关键设备的自主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先进的国产船用大功率柴油机。 

    建立共享信息系统 

    除在上述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外,姚辉还建议业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作,推进国内船机产、学、研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工作,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互通和系统集成,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船用柴油机信息系统,最终使国内船机行业做到信息共享,并在引进、吸收、消化船用大功率柴油机技术的基础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现专利引进船用大功率柴油机二轮配套设备的国产化。

快速导航 / Quick Navigation
产品分类:
资讯中心: